具身智能的浪潮下,灵巧手无疑是当前最受瞩目的技术之一。它被形象地比作人类手臂的“2.0版本”,尽管目前可能只相当于“初中生”水平,但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叹。在各类科技展会上,灵巧手展台总是人头攒动,从星动纪元的XHAND1到傲意科技的ROH-AP001,这些“钢铁手指”正在不断拓展人机交互的可能性。
灵巧手作为模拟人类手部功能的高自由度机器人末端执行器,是具身智能产业链中的关键一环。它被誉为人形机器人走向大规模商业应用的“最后一厘米”,因为只有具备“强大、经济、实用”的触觉功能,人形机器人才能真正融入并服务于多样化的应用场景。
灵巧手技术迭代,解锁更多应用场景
为了满足市场需求,灵巧手供应商正竞相提升研发速度。以傲意科技为例,其第二代灵巧手ROH-AP001搭载了高密度点阵触觉传感器,能感知0.1 N至25 N的压力变化,并实现毫秒级响应。在演示中,ROH-AP001与睿尔曼机械臂及智元机器人本体协同,完成了复杂的“手-臂-体”联动操作,展现了其在“感知-决策-执行”链条中的卓越集成能力。傲意科技还推出了面向服务型和小型机器人应用的ROH-LiteS产品,其轻巧的体积和强大的负载能力,为康复辅具、商品分类、厨房作业辅助、精密装配等零售、家庭及工业场景的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。目前,傲意科技已与小米、智元机器人、比亚迪、苹果、现代汽车等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。
尽管灵巧手技术发展迅速,但傲意科技创始人倪华良指出,未来1到2年仍面临工艺优化与传感器集成两大挑战。这包括材料加工、部件制造与装配环节的持续改进,以及不同传感器间兼容性与集成难题的解决。
北京灵心巧手也在展会上展示了令人惊叹的技术实力。其灵巧手精准弹奏钢琴的场景,动作协调且富有节奏感,已接近人手演奏的流畅度与灵敏度。据灵心巧手市场总监张延柏介绍,他们的产品在核心性能上实现了阶梯式提升:从初代产品的7个主动自由度,升级至10个主动自由度,显著增强了手指侧摆灵活性与包裹式抓握能力;当前旗舰款更突破至16个主动自由度,关节控制精度与运动流畅度已更接近人类手部动作逻辑,进一步拓展了操作场景边界。在量产规模上,灵心巧手已实现稳定供货,月产量达400只左右,其中主力型号单月产能可达150-200只。
星动纪元的灵巧手产品XHAND1也备受关注。它具备12个高主动自由度,尺寸接近人手,单手最大抓握力可达80N,支持提举重达25kg的物体,响应速度达到每秒10次点击,大幅提升了操作灵敏度与执行效率。现场演示中,操作人员通过远程遥操作控制星动XHAND1完成多项精细任务,如捏取快递面单、操作扫码枪、用镊子夹取小型标签及模拟按摩等,其动作精准度已接近人手水平。
此外,因时机器人展出的新品RH56F1灵巧手能与观众进行猜拳游戏,通过摄像头感知观众出招后的手型来快速拆招,展现了其卓越的反应速度。戴盟机器人的新一代灵巧手DM-Hand1则采用类人手结构设计,集成毫米级厚度视触觉传感器,在保持高分辨率的同时实现微型化集成,提升了机器人在精细任务中的灵活性。目前,该产品已在具身智能、智能制造等场景展开小规模测试,并面向开发者开放。
资本加速涌入,灵巧手市场前景广阔
随着具身智能的火热,投资热度也向上游的灵巧手领域蔓延。今年以来,多家灵巧手企业获得资本加注。例如,灵心巧手于4月上旬完成超亿元种子轮融资;同月底,因时机器人宣布完成近亿元B3轮投资;5月,傲意科技完成B++轮近亿元融资。据不完全统计,去年至今,全国机器人灵巧手相关融资案例已超过20起,累计融资额超过30亿元。
资本的青睐预示着灵巧手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。根据市场预测,2025年全球机器人灵巧手出货量有望超过86万只,市场规模将达到19.21亿美元。同期,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预计将达到55亿元,到2028年更有望增长至387亿元。
一位具身智能赛道投资人表示,目前灵巧手赛道涌入了超过二十支团队,吸引了众多此前关注新能源、商业航天、消费等领域的投资人。然而,他也指出,随着上游传感器公司和下游机器人本体厂商纷纷自研灵巧手,留给初创企业的时间窗口正在缩短。
政府层面也在积极推动灵巧手技术的发展。早在2023年底,工信部发布《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》,明确提出到2027年前要实现包括灵巧手在内的关键技术突破,并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。这一政策导向为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描绘了清晰的发展路径,预示着灵巧手等核心部件有望率先取得实质性进展,从而加速产业链的完善。
尽管灵巧手离完全模拟人手功能还有距离,但其快速迭代的技术和持续涌入的资本,正推动它加速迈向更广阔的商业应用空间。未来一两年,我们有望看到灵巧手在更多领域大放异彩。